中殡协第一时间吹响“8·12”善后援助集结号

   2015-08-18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包 颖 朱婕妤10600
核心提示:中殡协第一时间吹响812善后援助集结号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包 颖 朱婕妤8月13日,凌晨2时,因为受江苏徐州殡葬系统邀请要去

中殡协第一时间吹响“8·12”善后援助集结号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包 朱婕妤
813,凌晨2时,因为受江苏徐州殡葬系统邀请要去讲课,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孙树仁趁夜深人静时,起床来查查资料、备备课。一打开电脑,铺天盖地都是两小时前发生的天津爆炸事故的消息。
“我极为震惊,当时还没报出死亡人数。”孙树仁说,“但是,我一想,这么大的事故,不可能没有死亡。不一会儿,13个人死亡的消息弹了出来。”
“我是研究生命教育、从事生命事业的,这些遇难者遭遇突然而至的死亡,更应该受到妥善的安置。我们要用庄重的礼仪来给遇难者以尊严,让丧失亲人的家属在一种庄严的氛围中冷静下来。”想到这里,孙树仁顾不上是半夜,他马上拨通了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的电话,汇报了天津发生的爆炸事故。
李建华问:“你是什么想法?”孙树仁谈道:“虽然目前没有进入善后阶段,但我们应该关注。一旦善后工作需要支援,既然我们是中国殡葬协会,这个时候就要凝聚中国殡葬人的智慧、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作为天津殡葬人的坚实后盾,对善后工作给予全力的支持。让天津殡葬人感受到,全国殡葬人都跟他们站在一起。而且,我们的殡葬职工在善后工作一线,协会对他们要有关心、问候。
孙树仁的一番话和李建华不谋而合:“好!就这三点意思,关注、慰问、支持,赶快给天津打电话。”
813255分,孙树仁拨通天津塘沽殡仪馆书记王丽的电话。她说:“我们正在严阵以待,车辆、设备、人员都准备好了,就等听候滨海新区社会事务处的派遣了。”
王丽把滨海新区社会事务处负责人刘文明的电话给了孙树仁,孙树仁随即拨过去,对方表示,一切准备就绪。
看到基层的殡葬服务管理机构都做好准备了,早上7时,孙树仁拨通了天津市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光华的电话。王光华也是获知消息后一夜未眠,表示按照目前报的死亡人数,天津有能力完成善后工作,需要时,再向全国同仁寻求支援。
11时,中国殡葬协会在官网发布《中殡协关注天津爆炸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的消息。
1120分开始,孙树仁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都是全国殡葬同行表示要援助天津善后事宜的。“一天下来,我至少接了80个电话。”
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博兴县殡仪馆馆长齐卫东第一个打来了电话:“如果天津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可以24小时待命。要钱出钱、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只要协会一声令下,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1140分,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兆珉发来短信:“昨晚发生的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如果需要上海方面的援助告诉我,我们将全力以赴。上海通过‘11·15’火烧事件的磨炼,有一定的经验。”
1240分,孙树仁收到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高级技师毕爱胜的短信:“天津爆炸事故善后处理,如需调派人手,请您给我安排一个名额!”
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无锡殡仪馆余廷打来电话:“看到中国殡葬协会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我们作为会员单位,义不容辞,只要协会一声令下,我们全力以赴。”
山东省社会事务处处长翟善勇的话很简单、很感人:“我们和天津一衣带水,这么近。树仁,山东全力支持协会的工作。”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涛殡葬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勇打来电话说:“老孙呀,没二话,遗体防腐整容技术我没有,但需要钱我拿钱,需要人我出力。”
贵州龙凤园陵园老总王劲松表示:“虽然我们远在贵州,但只要需要我们,我们出物力、出人力。”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青清女子整容班”的杨薇薇、曲杰和赵荻都是孙树仁的学生:“老师,需要我们了说一声,我们三个都上。”
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杭州市殡仪馆许康飞言语真切:“老孙呀,天津如果需要人手支援,一定不能落下我。”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主任助理周世强说:“我已经联系了在天津实习的20多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生,随时待命,可以组织他们奔赴善后工作一线。”
…………
电话声此起彼伏,孙树仁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殡葬行业的齐心协力,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的力量,在凝聚、迸发、激荡。”
当得知全国同行的支持后,天津市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光华回信致谢:“感谢中国殡葬协会,你们凝聚了全国殡葬同仁对天津爆炸事故的关心与支持。”
对于协会二字,孙树仁有生动的理解:“协,从十从办,十表示多,也就是集合所有的力量来办这件事,会就是集会、召集大家。协会就要做好协调、集合行业力量这件事,无论是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校,都让它积极参与进来。”
孙树仁说:“重大事件发生后,要严密地组织,有效地反应,帮忙不添乱,因为去援助的人,也需要吃住,有序参与才不添乱。所以,我们听天津的,天津听总指挥部的。但是,我们要给天津殡葬人信心,当他们在善后工作一线累了的时候,有这么多全国同仁可以上阵支援,技术上遇到难关,有全国的技术能手提供帮助。对于中国殡葬人来说,在关键时候的这种爱和担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了大家的心,提升了殡葬人的事业尊严感。”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cnbz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