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习俗的现代生命文化意义

   2015-09-14 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 孙树仁2800
核心提示:头七习俗的现代生命文化意义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孙树仁随着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遇难者头七日民间祭奠活动的举行,头七这一殡葬文
“头七”习俗的现代生命文化意义
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 孙树仁
随着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遇难者“头七”日民间祭奠活动的举行,“头七”这一殡葬文化习俗,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何谓“头七”?就是指从人卒后之日起,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共为七个七日,又称“七七”,其中第一个七日就是“头七”。关于“头七”的缘起及文化内涵等问题,至今尚无定论。若从史学的视角,依笔者管见,其源于商周“虞祭”,形成于战国,并在秦汉随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我国大众化的殡葬习俗。
“头七”这一文化传统,源于奴隶社会,形成于封建社会。当时,人们对生命文化的科学认知极其有限,“头七”存在着等级性以及唯心的封建迷信糟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头七”的核心内涵是对生命的尊重,具有丰富的生命文化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和创新。
“头七”习俗的本质属性是对生命的尊重。“头七”即“七七”之首,也是逝者刚刚去世的一周,不只是第七日的祭奠,在“头七”里每一日都有着对生命尊重的内涵。古代“头七”的礼俗,据《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即初死当日用新棉置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又据《礼记·丧大记》,次日为逝者在居住的卧室里“小殓”;再据《仪礼·士丧礼》,第三日在灵堂里举行“大殓”日(又有接三或迎三、送三的礼仪),再到“头七”日的祭奠礼,体现着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头七”具有“时空”的规定性,赋予了“头七”科学的生命文化意义。“头七”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特指人死亡后头一个“七天”的时间,这种时间的规定性,使得人们不能草率地对待生命的死亡,也提倡“节哀顺变”的生命文化意义,使得人们既能够尊重生命的死亡,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悲痛中走出来,珍惜生命,好好生活。与“时间”概念密不可分的是“空间”概念,古代的“头七”治丧空间和参与群体也形成了“有限空间和范围”的约定俗成,从空间上的逝者居室,再到灵堂,参加丧事活动的人,先是不出五服血亲的亲人,再到邻里社区和生前友好,这些空间与参与治丧群体的规定性,既要在有限的时空内使丧亲者慎终追远,丧之以礼,又不扰民。
当我们理解了“头七”的这种有限的“时空”性,就不难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逝世或者是发生伤亡事故国家都要举行“头七”全国哀悼日,而只能是对于那些在国家和社会上的重要人物逝世,或者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才由国家决定举行全国哀悼日。
传统殡葬文化的传承与殡葬改革一直存在着悖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为我们如何对待殡葬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头七”尊重生命的本质属性以及有限“时空”的生命文化意义,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殡葬事业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通过对“头七”生命文化意义的研究、传承和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头七”治丧礼制与习俗,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觉地接受我国殡葬改革,并成
为殡葬改革的参与者与促进者。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cnbz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