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部长多吉长让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5-08 780
核心提示:民阅〔1996〕5号殡葬改革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即着手改革旧社会遗留焉的丧葬陋习。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
民阅〔1996〕5号 殡葬改革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即着手改革旧社会遗留焉的丧葬陋习。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倡导社会习俗改革的签名活动,不仅体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博大胸怀,而且指明了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成为我国殡葬改革的新的里程碑,对我国的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实行殡葬改革。把它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坚持“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方针,不断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走出了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习俗改革之路,取得兴世瞩目的成绩。 推行火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火葬作为一种科学、卫生、经济的新的葬法,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动下,已逐步由党内发展到全社会,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目前已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和相当一部分县实行。据统计,199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262万多具,占全国死亡人中的34。1978年到1995年的18年间,全国共火化遗体2996万具,与传统丧葬方式相比,节省土地百万亩,节约木材上千万立方米,每年节省丧葬费用数十亿元。同时,骨灰处理方式日益多样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开辟了骨灰撒海、骨灰植树等新的形式。周恩来总理曾指出,由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殡葬习俗的第一次改革;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而且是更加彻底的革命。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的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移风易俗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我国殡葬改革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土葬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土葬改革区利用荒山荒地,建立公益性公墓,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推广公墓园林化,初步改变了占用耕地和乱埋乱葬的现象。在许多地区还开展了平坟扩耕活动,扩大了耕地面积。40多年来,全国平坟还田累计达数千万亩。 丧俗改革正逐步深入人心。过去重殓厚葬和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正在为文明、俭朴办丧事的新风尚所代替。在寄托哀思的方式上彩了开追悼会代替发丧送葬,用献花圈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特别是一些老一非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拥护和参与丧葬习俗的改革,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80年代后期,河北省沧州等地的群众自愿建立起一批“红白事理事会”,在社会习俗改革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一群众性移风易俗的组织形式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目前,在全国城乡基层共建有“红白事理事会”42万个,它们活跃在广大的城乡基层,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进殡葬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殡葬事业已成为一种服务行业,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适应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需要,采取财政投入与其他筹次相结合的方式,已建殡仪馆、火葬场等殡葬事业单位近2千个,殡仪职工达3万余人。近年来,通过开展争创等级殡仪馆活动,大大提高了殡葬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殡仪职工的素质。目前全国有1/3的殡葬事业单位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或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已评定出36个国家二级殡仪馆,51个国家三级殡仪馆,出现了一批环境公园化、服务优质化、管理规范化的殡仪馆,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办丧事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它们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窗口的作用。 实践证明,我国的殡葬改革不仅节约了耕地、木材等自然资源,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我国的殡葬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承前戾后,继往开来,把殡葬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推进殡葬改革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制止并克服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习,促进人们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制止丧事活动中的封建宗法关系和金钱关系,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通过制止铺张、浮化之风,进一步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树立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气;通过提倡节俭办丧事,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通过节约土地等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因此,必须提高对新时期殡葬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的领导。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把殡葬改革纳入到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之中,就会克服困难,理顺关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殡葬改革广泛深入的开展。 要坚持葬法改革与习俗改革协同进行,提高殡葬改革的整体效益。殡葬改革包括葬法改革和习俗改革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因此,殡葬改革必须整体推进。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必须大力推广,要努力提高火化率,争取“九五”期间每年火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要积极总结并推广新的骨灰处理方式,大力倡导骨灰处理多样化。要积极推进土葬改革,克服乱埋乱葬的现象。当前尤其要增强对丧俗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丧俗改革的力度,坚决制止丧葬活动中的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现象。只有实行葬法和习俗改革整体推进,才能形成殡葬改革的大环境,产生整体效益,取得良好效果。 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社会习俗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行为,改革陈规陋习,最终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转变人们的观念来完成。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宣传舆论工具,向人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帮助群众深刻认识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教重于言教,广大党员和干部要以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殡葬改革。要加强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习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要依法加强殡葬管理,为殡葬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加强殡葬法制建设,健全殡葬法规体系,不断提高殡葬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加强殡葬管理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进行综合治理,促进殡葬管理的社会化。当前尤其要针对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乱建公墓、封建迷信活动及大操大办等问题,强化依法行政管理的力度,坚决予以制止。 要建立建全殡仪服务体系,以殡仪服务促进殡葬改革。殡葬事业必须适应推进殡葬改革的需要,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殡葬事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要继续推行殡仪馆达标上等级活动,进一步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提高殡仪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殡仪服务水平。殡葬事业单位是特殊的服务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得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按照文明、简办丧事的精神,本着一切着眼于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创造符合我国国性、民情的丧葬礼仪。寓改革于服务之中,通过殡仪服务,规范群众的丧葬行为,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逐步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风尚。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