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为本——荀子丧葬观念

   2015-12-07 3640
作为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十分重视和强调礼在丧葬仪式中的作用。 在《礼论篇》中,他说:礼有三本,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的三本就是后世所崇拜的天、地、祖先。他又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荀子在这里指出生与死是人生的始与终,两者同样重要,只有敬始又慎终才是君子之道,而厚生而薄死是奸人之道。人死了不能再生,因此作为臣子和子孙的后世都必须隆重送先人以尽孝心,只有这样做才是符合礼的。 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在这里,荀子把孝与厚葬联系起来,认为厚葬才能体现出孝,同时也能体现出礼。由于礼是有等级的,故通过丧礼体现出这种等级制度,所谓的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他还说: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他希望通过这种丧葬中的等级关系,达到生死始终如一的目的,从而使伦理纲常制度成为强化遵循的原则。 荀子还提到:祭鬼在律人,并非事鬼。他认为祭祀的用意在表达思慕的心情。从知识分子看来,主要在教化作用,并非真正事奉鬼神。所以他强调:祭者,表达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荀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另外,荀子也拿三年之丧来解释: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也就是说,守丧的根本精神,在于表达心中情分,并且化为人文礼节。 因此,荀子并不赞同太悲伤,而主张有所节制;此即其所谓:礼者,节之准也。而义者,内节外人,外节于万物。所以礼应恰如其分,有所节制,不可怠慢疏忽,也不可过分投入,总之以适中守分为宜。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