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情解读:网上祭奠兴起 殡葬改革正当时

   2024-05-17 1950
核心提示:一、3月份以来“殡葬业”话题相关舆情快速升温又是一年清明节。每年清明期间,关于殡葬消费高、“治丧难”、市场不够规范等话题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观察,自从2015年3月份下旬以来,“殡葬业”话题相关
一、3月份以来“殡葬业”话题相关舆情快速升温又是一年清明节。每年清明期间,关于殡葬消费高、“治丧难”、市场不够规范等话题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观察,自从2015年3月份下旬以来,“殡葬业”话题相关舆情持续升温并已经形成了三轮舆论关注热潮。今年3月初,民政部就已经对2015年清明节工作发出专门通知,通知强调要强化殡葬服务市场执法检查,集中清理殡葬服务收费项目不合理、服务内容不明确、服务用品价格虚高、强制和捆绑服务等问题,采取随机抽样、实地暗访、民主评议等方式,推动殡葬领域行风建设。3月25日,中国民政部101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发布《殡葬绿皮书》,称“北京市区公墓消费过高”。 3月26日, 一篇“殡葬业‘白色暴利’调查:骨灰盒是殡仪馆利润最高产品”的报道引发国内媒体争相转载,网民们也纷纷吐槽“死不起”。从3月25日至3月27日,关于“死不起”的话题讨论形成了第一轮舆论关注热潮。4月份后,清明节临近,殡葬的话题再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4月1日,一篇关于“透视殡葬业乱象背后的职务腐败”的报道再次掀起舆论关注热潮,随后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广东省珠海市殡葬系统腐败案。随后,“黑殡仪车8公里收费千元”、“来看看福寿园的‘墓’后生意”等一系列关于“殡葬”的新闻不断曝出,推动相关舆情热度不断走高,并在2日形成了本轮舆情发展的一个峰值。而在今年的清明节(4月5日)当天,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表示,对于殡葬高消费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促“降温”,满足群众“逝有所葬”的基本安葬需求。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相关话题也再次升温。图一:新浪“殡葬业”话题微指数图二:“殡葬业”话题媒体关注度二、网民吐槽“死不起”,呼吁加强监管清明节临近,一条关于各大城市墓地行情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上海土地紧张,墓地将销量销售;北京墓地价格昂贵,市民赴河北买墓;广州墓地每平方五万,价格堪比房价。”有媒体报道称,墓地价格昂贵,不同地方价格不同,一处墓地十几万的情况并不少见。众多网民称一墓难求。媒体报道触发网民们“死不起”的感叹也已不仅是句玩笑话,有网友称,死不起正在成为一种比住不起更残酷的问题。有网友发出了“活着过好每一天,死后不给后人添麻烦。”的倡议。网民们认为,与房子相比,墓地也事关民生,但近年来墓地价格涨幅令人咂舌甚至超过房价,老百姓已是难以承受。监管部门必须站在民生的高度加强调控,打击炒作,遏制殡葬暴利。网友“瞿富臻”就认为:殡葬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应接受政府指导性定价,可启动反垄断调查,打击暴利。知名媒体人石述思在个人微博上也称,在土地资源无比稀缺的中国,墓地之贵、之黑其实已经超过备受诟病的房地产。在暴利的驱使下,整个殡葬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令人瞠目的黑色利益链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而在如何入土为安的问题上,网民们议论纷纷。知名网友“@五岳散人”关于墓地话题的一则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他在微博中称:“就现在这种人口流动与家庭关系,去给爷爷辈扫墓基本已经是罕有,再往上更不太可能,给父母扫墓都去得少了。所以说有时候被勒索也是观念问题,这个确实要改。树葬、水葬都好,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留个墓碑也没人会记住的。”一些网友对此观点并不认同。如网友“行者怀德”跟帖评论认为:祭奠先人还是很有意义的,能让活在当下的人更珍惜。网友“偷影子的人Renaissance”则感叹:“现在的家庭很少有这种情景能让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清明节就是一个,一同祭奠怀念先祖不失春日生活温暖和希望。”多数网友认为,殡葬方式应该因地制宜。殡葬业应该为老百姓提供多种选择,不能只是火葬一种方式!网友“轻飘飘的剑仙”称:“死后被关在一个小盒子里多难受啊!还不如回归大自然。”而对于土葬与火葬的方式,部分网友对“海葬尘归大海”的方式比较认同。网友“汽车微刊2015”建议要积极推进生态殡葬。他呼吁全社会“应形成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的殡葬新风”,“其实我们的一束鲜花也能代表对逝者的哀悼和思念!”对此有网友指出,生态殡葬既取决于人的观念,也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及社会的引导也是间接的。三、媒体评论:殡葬改革正当其时对于殡葬“死不起”问题,多家媒体发表评论。人民网评论《殡葬业“白色腐败”隐喻双重失灵》指出,殡葬业“白色腐败”,说到底,还是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尽管民政部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坚持管理与经营分开、监督与经办分离”,但受行业审批等因素影响,多地殡葬服务仍以事业单位垄断为主。离开了自由竞争与权力监管,殡葬业的利益配置天平不失衡才怪。也有媒体人表示殡葬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当休矣!我国殡葬业长期处于“无立法、无门槛以及无监管”的混乱局面。在暴利的诱惑下,容易让不少不法分子趁机牟利,大赚“黑心钱”。更有甚者,借助这一政策漏洞,仅依靠一个人、一辆车即可开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并借此牟利。应让殡葬回归公益,别让“有望”成“奢望”。浙江日报微评,殡葬业暴力饱受诟病,改革正当其时。多地墓地现20年缴费到期潮,一些工作人员蹲守收钱。问题来了:到期墓地怎么续、交多少、交多久?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说法,而是各地自己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极有可能损害百姓的利益。如今,殡葬业暴力饱受诟病,改革正当其时。四、舆情点评据观察,早在2009年,就有台湾企业中国生命集团于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殡葬第一股”并受到投资者疯狂追捧,上市首日大涨44.44%,并在随后的4天翻了4倍。而自从2013年年底“内地殡葬第一股”福寿园赴港上市以来,殡葬行业这一因“避讳”而受到忽视的巨大市场也引来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相关舆情热度随之逐步升温。根据中国殡葬协会数据,2012年中国的死亡人数全球最高,达到970万人,同时,中国的火化率一直稳定在约50%的水平。2012年,约460万逝者被火化。有分析指出,随着人口持续老龄化导致每年死亡人数不断增长,火化人数亦稳定上升,成为中国殡葬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Euromonitor)的一组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中国殡葬服务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预计2013年到2017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此外,该公司预计,2013年殡葬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90亿元。然而,随着殡葬行业的快速发展,此行业相关的负面信息也开始大量涌现。“公墓价格飞涨超楼市”、“墓地涨价呼吁骨灰撒大海”等新闻也常常见诸报端,众多网民甚至吐槽“死不起”。殡葬业也已多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榜单。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相关舆情热度也在继续升温。据观察,“死不起”在新浪微博中已形成话题性事件,热度不断升高。新浪微博的相关数据图表中显示,“死不起”话题分别在3月27日,4月2日和4月5日达到峰值。针对于殡葬暴利、市场不够规范合理这一话题,网民、专家和媒体观点呈现多元分化的态势。图三:“死不起”话题新浪热词趋势图中国新闻网评论《殡葬改革还需要啃硬骨头》指出,清明节虽过,但高额的殡葬费用仍然是公众绕不开的“痛”!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各种乱象仍然没有得到遏制。而一些惠民殡葬措施之所以难以真正做到“惠民”,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嘴里的肥肉。相关评论指出,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殡葬服务同医疗、教育一样属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殡葬须改革,殡葬改革还需要啃硬骨头。只有从法律环节理顺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把现实存在的殡葬市场纳入严格的政府管理,让整个社会对身后事的安排形成稳定的预期,“死不起”的抱怨才可能得以消弭。而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推进以绿色惠民殡葬为重点的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生态殡葬价廉物美则包括海葬、树葬、花坛葬、壁葬、草坪、竹林葬等。对于生态殡葬,网络上基本上呈现的是“生态殡葬物美价廉但接受难”的观点。据广西新闻网报道,广西玉林市在推进生态殡葬时遇到了绝大多数丧家不愿为逝者选择生态殡葬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厚葬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几乎没有村民能接受生态殡葬。而在四川南充也被报道出一年只有几十例生态殡葬的新闻。网上祭奠正在兴起一方面是传统殡葬观念理想中的“一抔净土”和“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是生态安葬有着各种好处但是却尚未被人广泛接受的现象。虽然生态殡葬前景任重道远,但是用鲜花代替香蜡纸烛的文明祭祀经过近几年来的倡导宣传,以及连续多年开展的“鲜花换烧纸”活动,已经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近几年来,网上祭奠正在成为我国人民缅怀亲人的一种新兴方式。鲜花祭奠、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等新的祭奠方式正逐步兴起,市民纷纷以更文明、更环保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据媒体报道,2010年,在国家民政部的授牌下中国清明网成立,该网站近年来大力推广网上祭扫。据中国清明网负责人陈晓刚介绍,目前“微祭扫”和移动祭扫已经相继上线,这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中国清明网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起了邀民众共同倡导文明祭奠,传承“孝”“爱”文化的系列活动,数据显示,该网站已引来超过20万网友的登陆访问。“互联网是一种新生事物,用它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必然趋势,不要轻易反对。”北京文史馆馆员、民俗专家赵书认为,清明祭扫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这个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不在乎形式。”4月5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指出,殡葬高消费问题反映出群众在支付殡葬服务费用方面存在经济压力,这与殡葬领域公共服务水平低、殡葬救助保障政策措施不完善有关,也与殡葬服务市场运作不规范和殡葬服务特殊的精神消费特征有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此类问题: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建立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殡葬收费政策,落实基本服务政府定价、选择性服务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机制,同时联合价格、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市场化殡葬收费行为的监管,规范殡葬服务和收费行为,维护丧属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将为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态安葬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满足群众“逝有所葬”的基本安葬需求;大力宣传厚养薄葬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之风,树立文明节俭治丧的新风尚。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